欢迎您光临本网站

咨询定制187-0138-7006
随机产品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浏览: 发布日期:2019-12-25
    12月23日晚间,探路者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盛发强和王静,与具有国资背景的通域基金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后者转让合计6892.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733%。此次交易转让价格为每股4.5元,高于23日当天4元的收盘价。

    接连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探路者一直在发布风险提示,不过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探路者对于今年扭亏为盈十分乐观,其预测2019年全年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这意味探路者眼下并没有“保壳”之忧,至于为何在此时引入国资背景的新股东、溢价转让的原因,以及探路者下一步规划等问题,在12月24日联系探路者置评,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对方回复。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12月24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的盈利并不能直接改善大股东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而此时以高于公开市场的价格转让表明了对公司未来股价的信心。

    从24日探路者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公司股价表现强劲,在午后开盘曾一度摸至涨停位置,达到每股4.40元。不过沈萌强调,整体来看,如果后续不涉及进一步转让给国资的动作,或者是未来实现资产重组的话,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帮助并不会太明显。


探路者
 
    引入国资背景新股东

    根据探路者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本次权益变动后,盛发强和王静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0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2%(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占探路者总股本的23.4%),而通域基金则持有上市公司7.733%的股份,其中5.48%来自盛发强,王静则向通域基金转让了2.26%的股份。

    公告还显示,在本次股份转让交易完成后的四十个工作日内,通域基金有权提名一名董事候选人。不过,探路者表示,本次协议转让后,盛发强和王静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会对公司日常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引入重要战略股东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及提升公司价值。

    从受让方通域基金的背景来看,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今年7月16日才注册登记,是由北京通域合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域合盈投资”)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管理的一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首期募资30亿元(目前已获认缴出资额8.02亿元),总规模预计募资100亿元。此外,通域基金的有限合伙人还包括北京集成电路尖端芯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江苏蓝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及广东国丰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62.34%、12.47%和24.94%。

    时代财经通过天眼查发现,作为通域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作人,通域合盈投资具有地方国资背景,北京通州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持有通域合盈投资40%股份,而前者的实控人为北京市通州区国资委。除此之外,通州区国资委还以同样的方式持有北京集成电路尖端芯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38.37%的股权。

    通过层层股权穿透,还发现了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的身影。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北京集成电路尖端芯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上文所述“通州区国资委”)为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5.81%,其背后的控制人为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人之一则是海淀区国资委控制的北京海淀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

    沈萌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分析称:“所谓‘战略股东’是一种修饰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引入国资纾困,主要是缓解大股东的资金压力,对上市公司只有间接影响,大股东资金压力减轻可以让上市公司‘发生实控人变动的风险’减弱。”

    通域基金方面则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声称,本次通过协议方式受让公司股份主要系看好探路者的长期发展潜力,通过对公司的战略投资协助其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分享长期价值投资收益。同时,通域基金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加或减少其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股份的可能。

    探路者“探”过的弯路

    引入新的投资者是否能够给探路者指明一条坦途呢?

    美国UTA管理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杨大筠分析称,探路者遇到的麻烦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未能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同时又离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太远。

    事实上,如果从探路者的发展路径来看,它更多地受益于中国整体户外市场的迅速崛起。2009年,探路者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户外用品第一股。挂牌当年,探路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七成,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每年净利润增长均值超过55%。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户外市场规模的快速成长,2009年核心户外市场规模达到49亿元,2010年这个数字增长了43%达到了70亿元,2011年的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7%。但到了2015年,在市场规模达到181亿元时,增速已经从此前的两位数跌落至个位数。

    探路者的转折点也发生在2014年左右。年报显示,其2014年的净利润增幅不到20%,远不如此前。紧接着2015年探路者首次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净利润下跌了10.5%,只有2.6亿多元。2016年这个数字继续下跌到2亿元。接下来的两年,探路者直接跌到了亏损,分别亏损8485万和1.28亿元。

    但杨大筠认为,探路者等本土户外品牌的沉沦并不能简单归因于近年来服饰市场的低迷,因为在整体大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运动品牌和潮牌的增长仍然是很明显的。“户外运动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市场已经进入了饱和竞争的阶段,专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对于产品功能、专业化程度都有一定要求,但国内品牌在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诸如滑雪、攀岩、登山等,都没有塑造起自己的专业形象。”

    从探路者的市场动作来看,在失去了原本狂飙突进的增长势头后,它并没有抓住某个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反而从2013年开始不断“出圈探路”,围绕着户外、旅行、体育三大业务板块展开布局,2015年7月正式搭建户外用品、旅行服务、体育产业三大事业群,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并购,以完成从单一户外用品品牌到生态圈发展的转型。“新加坡携程”在线旅游平台Asiatravel、户外平台绿野网、易游天下、北京行知探索旅行社、图途(厦门)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等都陆续被收入探路者囊中。

    但这些资产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又成为了首先被抛售的对象,今年11月末,探路者退出了旗下三甲经销商股权,进一步瘦身,在这之前,它曾于11月14日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易游天下29%股权。除此之外,包括“原股东对公司所持图途股权的回购”、“原股东对绿野国旅所持部分股权的回购”、“引入战略投资者对绿野网、六只脚等相关业务进行资产重组”等都是探路者剥离与主业不相关业务的一系列动作。在今年6月,探路者还出售了部分自有商用房产,这笔交易贡献了3625.26万元的税后净收益。

    至于探路者前路如何?杨大筠并不乐观,“国内的户外品牌基本什么品类都在做,只是在做生意,辨识度不高。在全球各个领域的专业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的情况下,没有辨识度的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渺茫。”


专注户外服装定制加工

联系人:李先生

电话:18701387006(可加微信)

邮箱:714711428@qq.com

声明: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快速询价